制造业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作为传统企业,中正锅炉通过自主研发、共同开发,取得了数十项具有国家专利的自动化制造装备,和软件企业联合开发、量身定做适合自身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创新建立了从合同管理、原材料采购,仓库保管、数字化车间到销售终端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体系。
中正锅炉,30年始终如一地坚持为用户提供及时高效的售后服务,为每位用户的生产之路保驾护航。
秸秆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目前来看,雾霾天气导致很多群众对秸秆野烧有意见。
秸秆到底怎么弄?虽然政府做了很多工作,甚至动用了很多先进技术手段,卫星、直升机都用来监测什么地方有露天烧秸秆,各个地方都成立了禁烧办公室,有的地方干部还搭个窝棚住在地里头,但问题没解决。旁人看了觉得这个做法很蠢,搞得大家都很辛苦,费了很多人力财力物力,却依然屡禁不止。
为什么呢?一个是农民要腾地,要把地腾出来种下一茬的庄稼,这是农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但上头又不许秸秆堆在地里焚烧,也运不出去。所以,我说这是个公共政策问题。再说秸秆,秸秆总体来说,量还是不小的,每年差不多有7.5亿吨,包括玉米和稻草的秸秆,还有3亿吨左右的林业废弃物,小树干小杈子之类的。这本身是个能源的来源,从技术角度来说,应该是有办法解决的,也想过很多办法。比如大概三五年前,有关部门曾推行秸秆燃烧发电。秸秆直接从地里运到发电厂,和煤混烧发电。当然,单单烧秸秆也可以发电。政府一度很提倡,甚至要求每个县有这么一个秸秆发电厂,但是实践以后,发现秸秆的搜集、运输问题不好解决。还有一种方法是国家正在大量做的,把秸秆变成液体燃料,我国的汽油、柴油都比较缺,从能源安全角度来说也是个好事儿,这个工作也做了很多年,应该说也有很多进步,但成本也是个问题,距离真正的商业化还比较遥远。
第三种就是把秸秆打碎压块,或者弄成生物质颗粒燃料,可以替代农民的灶,采暖也可以的。目前来看,主要是国家没有因地制宜的好政策,例如秸秆比较多的地方怎么办?少的地方怎么办?
原来说秸秆还田,这个也有很多问题,一般的秸秆在地里不降解,打碎了放到地里头,头一两年对地没好处,尤其在北方,温度和湿度比较低,秸秆不容易降解变成肥料,到后来农民就不愿意了。大量地拿去喂牲口,牲口也吃不了这么多秸秆,赶上牲口快出栏卖钱了,光吃秸秆也不长膘了,还得吃粮食。所以,作为饲料也是有问题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能源化,方法就是我前面说的三种。
我个人比较倾向第三种方法,就是颗粒化压块做燃烧。同时分布式应用。秸秆本身是个分布式的能源,分布式能源必须分布式用,秸秆集中在一起运输困难,一个2万千瓦的发电量,对于火电来说太小了;但2万千瓦的发电量要烧掉20万吨的秸秆,从各个地方拉去供应非常复杂。
现在又有个问题,就是秸秆比煤的价格高,有的地方煤非常便宜,现在煤产能也过剩,如果秸秆压块出来的价格高于煤,那么农民就用煤了,不管什么污染不污染,什么便宜用什么。所以,秸秆搜集起来压成块儿卖不出去,推广不了。所以,相关政策还是很值得研究的,例如谁用这个秸秆压块,政府就适当地给些补贴。
我到农村去过,如果是用秸秆压块这个东西,家里就非常干净了,农民非常喜欢。但如果农民没用这个颗粒化的秸秆块儿,我看他屋里头的柴火堆啊,一塌糊涂,卫生也不好。应该说,农民对秸秆块儿还是很欢迎的,但就得价钱便宜,又能连续不断地供应。不能连续供应,北方的农民也不要,温饱温饱,北方的农民首先是温,冬天没有采暖他日子过不下去。
在好多地方,我看到当地政府的文件,明令禁止把秸秆压成块的固体拿去燃烧,害得这些地方都不敢烧了。其实,烧什么不重要,烧成什么样才是最重要的,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多少都得有个说头。文件要求就是不许烧,烧了要罚款怎么样。所以,我们的公共政策管理是个很大的问题。
本稿由《环境与生活》杂志社与凤凰大学问栏目组联合编
凭借30余年的发展沉淀,中正锅炉现已成为国内工业锅炉的佼佼者。中正锅炉生产的锅炉广泛应用于食品、橡胶、造纸、化工等所有行业。这些硕果累累的业绩不仅是因为总经理张国平先生的正确指引,更是与每个中正人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
中正锅炉拥有实力强大的锅炉研发团队,与西安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北京之光锅炉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构建了完整的研发体系。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其量身设计合适的锅炉改造方案。